
國內電化學儲能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中游為核心部件制造及系統集成商,下游是系統運營與應用。
其中,中游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制造主要分為電池和系統兩部分,細分之下一般包括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儲能變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統(EMS)四大部分。
儲能系統中電池成本占比最高,其中大儲的電池(電芯+PACK+BMS)成本占比為67%,戶儲成本占比為35%(光儲一體機),不算光伏組件則占比為49%。
大儲PCS成本占比為10%左右,戶儲占比約23%(去除組件為32%),戶儲的結構相對簡單,PCS作為核心部件之一,價值量相比大儲更高。
(一)電池系統
電池系統是儲能系統的核心,決定了儲能系統的存儲容量。
大儲電池也是由單個電芯組成,規?;瘡募夹g方面并沒有太多降本空間,因此儲能項目規模越大,電池占比越高。
全球來看,2021年寧德時代以接近2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其次分別為比亞迪、韓國三星SDI、韓國LGES,以上四家企業儲能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合計份額接近70%。
中國來看,寧德龍頭優勢明顯,頭部廠商包括比亞迪、億緯鋰能、鵬輝能源、國軒高科、派能科技、?;履茉?、普利特等。
(二)BMS (電池管理系統)
電池管理系統(BMS)作為關鍵監控系統,是儲能電池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儲能BMS市場規模接近200億。
儲能BMS比汽車動力電池的BMS更復雜,要求更高。
目前BMS制造產商主要包括車廠、電池廠與專業BMS制造商。與動力電池的BMS主要由終端車廠主導不同,儲能電池的終端用戶沒有加入BMS研發與制造的需求;目前儲能BMS沒有形成領導者。
當前行業技術成熟度較低、缺乏行業標準、競爭格局分散,未來儲能電池BMS大概率延續動力電池BMS市場格局。
(三)PCS(儲能變流器)
變流器(PCS)是儲能電站中關鍵的一環,控制蓄電池的充放電,并進行交直流轉換,在無電網情況下直接為交流負荷供電。
PCS環節關注三大核心競爭力:迭代降本能力、品牌力&可融資性、渠道能力。
目前我國儲能變流器市場仍處于提質降本、規模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市場格局仍未定,后進者競爭激烈。
儲能變流器與光伏變流器技術同源,龍頭廠商高度重合。
(四)EMS(能量管理系統)
EMS(能量管理系統)擔任儲能系統中的決策角色,是儲能系統的決策中樞。
儲能系統通過EMS參與電網調度、虛擬電廠調度、“源網荷儲”互動等。
現有EMS玩家以國網系為主,國內儲能EMS相關公司約有16余家,其中上市公司主要為國網系公司。
主要包括派能科技、國電南瑞、中天科技、中恒電氣、許繼電氣、平高電氣、陽光電源和長園集團等。
未來EMS核心競爭力看軟件開發能力和能量優化策略設計能力。
(五)儲能溫控和消防
大型儲能是儲能溫控主賽道。
大型儲能具有容量大、運行環境復雜等特點,對溫控系統要求更高,有望提升液冷比重。
儲能消防約占儲能系統成本的3%左右,有望隨著儲能市場需求的興起,其價值量增長有望超過市場的增長。儲能消防企業主要包括青鳥消防和國安達等。
(六)EPC 集成
集成商環節具有產業鏈整合趨勢,同時,國內儲能集成商與海外集成商存在競合關系,也為部分海外集成商提供代工服務,集成商也是國內企業參與美國儲能市場的重要入口。
電力設備企業布局集成商也具有天然優勢。大儲作為電力系統的新增環節,需要有電力相關技術的積淀,而電力設備企業具有電力相關“基因”因此轉型較為順暢,未來有望快速切入,并且具有較大競爭力。
電力設備企業下游為國網南網、發電集團,具有客戶基礎。
2022年國內大儲招標井噴式增長,隨著地面光伏需求啟動,儲能招標和安裝將逐步加速,項目經濟性大幅提升。
隨著新能源發電大勢所趨,在強制配儲+共享儲能等新模式拉動下,國內大儲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全球市場來看,美國電力設施改造成本較高帶來的配儲剛需將有力帶動全球大儲加速滲透。
免責聲明:
1.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
2.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系,僅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平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決策建議,不構成對任何用戶交易提供素材,請用戶謹慎閱讀并合理分析;
3.我們所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歸原創所有人,因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和版權者聯系,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或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或版權糾紛問題;
4.本網頁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于文章發布后的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謝謝。